2013年10月9日,东盟十国领导人在文莱举行的第23届东盟峰会上携手亮相。(资料图片)
2014年的东南亚地区,注定了不会平静。区域外大国出于各自战略利益考量在东南亚博弈的加剧与东盟自主性的加强,将成为观察2014年东南亚地区局势的两条主线。
中美日竞争将加剧
在美国的世界地图上,东盟从来都不曾被视为一个整体。尽管美国出于地缘政治考虑,不时也对越南等国释放善意,然而美国始终对东盟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态度,只愿意和东南亚的少数盟友,如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保持紧密联系,并且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印度尼西亚心存期待。自“重返东南亚”号角吹响以来,美国选择性构建伙伴关系的态度便显露无遗,“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经济和政治准入门槛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在美国政府的地球仪上没有东盟,只有东南亚。2014年,这一导向必将进一步加强。
而几乎任何事情都紧紧跟随美国的日本,在对待东盟的态度上同美国如出一辙。虽然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东盟所有国家的领导人都举行了会晤,但日本并没有平行推进和东盟各成员国关系、为东盟整体建设作出贡献的计划。日本看中的也是几个东盟成员国,特别是和中国存在海权和海洋利益争端的国家。
至于率先和东盟建成自贸区的中国,在继续坚持与东盟构建整体性合作框架,抓住“钻石十年”机遇期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虽然愿意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东南亚国家占了绝大多数,但还是存在借助区域外大国遏制中国,甚至充当他国马前卒的少数特例。中国的策略不会像美日一样“挑三拣四”,但显然也不可能大开方便之门,来的都是客。
毫无疑问地,区域外大国除了在如何对待东盟共同体问题上各有各的看法与章程外,在安全问题上,诸如海权问题方面,不断强化的博弈也会使得东盟更加难以对内协调立场对外一致发声。
一体化进入攻坚期
在大国博弈之外,2014年东盟也试图强化其自主性。作为世界上少数不由大国主导的地区合作机制,经历了数十年冷战期间的夹缝求生、后冷战时代的趁势发展,东盟希望把自己建设为亚洲小欧盟的路线图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确定。
2003年10月,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宣布东盟将努力在2020年建成包含三大支柱的“东盟共同体”,即“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
2007年第12届东盟峰会提出将目标的实现缩短到2015年。尽管在2013年4月的东盟第22届首脑峰会上,这一目标被缩水为2015年前建成“经济共同体”,然而留给东盟兑现诺言的时间依旧所剩无几。东盟必须在未来700多天时间里,完成包括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投资自由化、互联互通、制度建设和行政管理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磋商与谈判。
今天东盟的内部贸易、投资与服务自由化水平,并不比1967年签署《布鲁塞尔条约》时的欧共体更高,其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异、制度差异乃至于文化差异甚至更大,而东盟却要在2年内达到或接近《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时欧盟统一大市场的水平。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甚至有可能成为新版的巴比伦登天塔。
虽然,很多分析和评论认为,这一目标将是领域上缩水、程度上打折的。但是无论如何,东盟都将努力按期完成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任务。实际上,新年伊始,东盟便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多边磋商。2014年1月10日,东盟投资协调委员会第62次会议将在缅甸内比都举行,讨论修改《东盟全面投资协议》的相关限制性规定。作为工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内部差异极大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机制,东盟如何在保证整体目标推进和落后成员利益之间实现平衡,是决定2015年东盟建设经济共同体目标能够实现以及实现质量如何的最重要因素。考虑到东盟和当年的欧共体不同,并没有类似德国法国这样的领头羊主导议程,在10个平等伙伴之间达成共识的难度之大是可以想像的。
好消息是根据预测,2014年的东盟成员国经济发展都将处于回升态势,特别是中南半岛上的几个相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可能更快。这或许能为缅甸等国在推进经济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更有“追求”增添更多信心。
无论如何,必须承认,东盟作为首个不由大国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已经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就。更加难得的是,在区域外大国对东盟成员国采取差异化政策愈发明显的当下,东盟还在努力保持整体性、提高自主性,展现出了主导本地区事务的强烈愿望,理应赢得其他国家的尊敬与尊重。
等待不能解决问题
当然,东盟成员国各自也有自己的精彩与无奈,泰国政局如何能恢复稳定、缅甸政治转型的毕业考试——2015年的大选——能否顺利举行,很多问题都要在2014年解决或者为解决奠定良好基础。而这些问题当中,没有一个能随着时间的逝去而自动消失。东盟和东南亚国家一向善于通过等待赢得解决问题的机会,至少通过等待让曾经具有关键意义的问题不断边缘化最终消失。而进入2014年,东盟和东南亚国家是否还能像以往一样绕开前行路上的浅滩礁石,是否要调回头来对若干重大问题,如拉平投资自由化、服务自由化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差距、为动荡多年的泰国乱局找到可持续的解决办法等,都在考验着这个地区的10个国家和数亿民众。(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战略研究院《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叶海林)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