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唐人街的孔子铜像(摄影 李大玖)
《参考消息》驻纽约记者李大玖报道 美国纽约曼哈顿唐人街有一座孔子铜像,这是华人在美国建立的第一个孔子铜像。铜像的基座上刻着几十个老侨团的名字,代表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辈子的华人华侨的心愿。铜像身后是一幢深红色大理石外墙的高楼,名曰孔子大厦。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所有华人都以孔子为荣。”经过孔子铜像旁的60多岁华人张扬告诉记者。
影响不局限于唐人街
孔子的影响力远非局限于唐人街。30多岁的华尔街某公司职员汤姆对记者表示:“我上高中的时候学过中国历史,老师讲过孔子的故事、他的哲学思想和治理国家的观念。他好像特别强调秩序,在家要服从父母,在外要服从上级,上级要服从君王。我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不过他的有些观点我认为很对,比如‘仁者爱人’,要有爱心,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别人等等。”
汤姆所言不虚。美国许多大学和中学开设了中国古代史课程,其中有一部分专门介绍孔子和儒家思想,有的大学还开设孔子研究课程。斯坦福大学编辑出版的《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中的孔子条目,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孔子条目,经常被引用。该条目客观严谨地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治国理念、哲学和教育思想、社会伦理观念等。麻省理工学院互联网经典档案中存有《论语》的英语译本,供公众查阅。
与摩西梭伦并称“三贤”
“孔子吗?知道啊,中国古代哲学家。”30多岁的纽约社会工作人员米歇尔告诉记者,“在美国人眼里他是一个古代智者,有很多亚洲人崇拜他。”
美国人将孔子视为东方智者的代表性人物。代表美国法律最高权力的联邦最高法院东门上方有三个古代圣贤的浮雕——孔子、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逃离古埃及的摩西和古代雅典政治家梭伦。美国的一些政界人士、人文学科的专家学者很喜欢引用孔子语录,有时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有时是炫耀自己知识渊博。就像人们喜欢引用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一样。
美国媒体也经常引用孔子语录表达意见。中国学者张涛花了7年时间,在15家美国报纸上找到了近万篇提及孔子的文章。早在美国独立之前的1743年出版的《纽约周报》就曾经在头版发表文章,介绍儒学对中国的影响;1986年,里根因“伊朗门”丑闻受到媒体批评,《波士顿环球报》提醒他,应该牢记孔子的语录,明白“足食”、“足兵”和“民信”三者中,“民信”最为重要;90年代,《华盛顿邮报》则以孔子名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讥讽克林顿的性丑闻。
与普通美国人相比,那些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专家学者对孔子的理解更为深入。这些研究常常从西方视角探讨孔子哲学思想,将孔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一些启蒙运动的哲学家的观点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孔子儒学对今天中国的影响。
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兹所著《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在美国孔子研究中颇具代表性。这部专著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远古时代到商周、孔子、墨子、道家、法家等都有叙述和分析。作者从西方学者观点出发,对中西古典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与孔子思想的关系。
更多境外媒体报道,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