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视青少年足球和女子足球事业。图为今年4月日本队庆祝在U17女足世界杯夺冠。(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驻东京记者刘华报道 日本是亚洲足球界近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职业化以来,经过约20年时间,日本已成为亚洲一流和世界二流强队,拥有成熟健康的联赛体制、良好的青少年足球基础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足球事业。
日本足球为何会有如此迅速的进步?其中原因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有人将其归结为使用外援、派球员赴巴西等国培训等具体原因。但实际上,这些具体问题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应当说,日本足球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该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现实,另一方面则源于日本足球界在选人用人、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良好经验。
引进“圈外”管理者
足球有其专业性,但足球事业的运行,有与其他领域相通的一面。因此,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人才,即使不是足球专业出身,同样可以引领足球事业向前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足协完全是业余组织,足协领导人几乎没有收入,整个足协人数不过十余人。1976年,新日本制铁公司社长平井富三郎出任足协会长,前国脚长沼健担任专务理事(相当于副会长),为其提供专业方面的辅佐。这一人事组合启动了日本足协的现代化改革。平井作为日本财界“重镇”,能够调度诸多社会资源,又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以从战略高度规划一个行业的发展。这是任何足球专业人士都难以实现的。1976年就任当年,他就通过日本最大公司电通的运作,在日本举行球王贝利的告别赛,吸引了6.5万名观众,仅门票收入纯利润就达到7000万日元。他任会长11年,直至1987年离职,在职期间先后创立了“麒麟杯”和“丰田杯”比赛,引入麒麟啤酒、丰田汽车等大赞助商,并开始组织各种商业比赛。这些措施使日本足协初步摆脱了财政困难。
如今,日本足球界普遍认为,正是平井在任期间为日本足球打下了职业化的基础,使日本J联赛在1993年建立后迅速发展。如果让单纯的足球圈内人士去与广告公司打交道、谈赞助,即使当事人天赋优异、勤于学习,毕竟也要从零开始。以此类推,寻找投资、项目运作、商业规划等,对足球专业人士而言均非易事,而以资深财界人士看来,这些商业事务倒并非特别重大的问题。两相比较,足可看出“用人”的重要性。
可以说,“打开大门办足球”是日本足球的成功经验之一。引进优秀的领导者、管理者后,可以通过他们引入先进的领导和管理理念,以及资金等社会资源。而在“小圈子”里近亲繁殖,只能将事业越做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