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2010年1月12日,观众路过北京一家影院贴出的《阿凡达》巨幅海报。新华社记者张燕辉摄
参考消息网6月23日报道 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娱乐版列出了一组所谓烂片的名单,而人们对这些影片简直崇拜到家了。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现在就反其道而行之,把这些人们竞相追捧的热片批驳一番。报道称,说某个东西被高估通常比说它被低估更易引发争论,因为没有谁想听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垃圾。
《拆弹部队》(2009年)
凯瑟琳·比奇洛前前后后执导过多部好电影。但这部电影很一般。编剧是马克·博尔(他也是《猎杀本·拉登》的编剧)。剧本十分冗长,一遍遍重复着战争是毒药这一主题,最后变得索然无味。武打动作感觉像是比奇洛此前执导的影片和彼得·伯格此前执导的《改朝换代》的某种混合。该片很普通,却荣获了6项奥斯卡奖,比奇洛还因此片荣获了最佳导演奖。这是奥斯卡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刻,但《拆弹部队》根本就是名不副实。
《阿黛尔的生活》(2013年)
阿卜杜勒-拉蒂夫·凯希什的这部金棕榈获奖影片虽然可圈可点,但缺点更多。该片表现乏力,对女性的描写充斥着性爱,令人生厌。越往下看,越觉得这部片子中充斥着凯希什的个人欲望,其个人欲望远大过人物需求。
《地心引力》(2013年)
尽管片长只有91分钟,但还是感觉又闷又长。听着众人对这部影片的赞不绝口就像无意中听到一则只有资深影评人才能听得懂的内部笑话。
《黑客帝国》(1999年)
上映15年后,这部影片变得既无聊又老套。影片全部是动作戏,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除非你喜欢伪唯灵论的心理呓语和对虚拟现实的直白比喻。《黑客帝国》是令人费解与幼稚的糟糕结合体,如果不是因为瓦霍夫斯基采用炫目的视觉效果的话,所有人早就对这部影片闭口不谈了。
《蓝色情人节》(2010年)
就像该片叙述的情感关系那样,《蓝色情人节》令人失望至极。瑞安·戈斯林和米歇尔·威廉姆斯表面上还很般配,但实际上文章作者根本不相信两人是相爱的,因而这部片子也没有什么观赏性了。戈斯林跳的那几段尤克里里舞还不错,但这部片子时空跳跃,既没有解释清楚他们为何无可救药地相爱了,也没有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解释为什么世事又如此迅速地变成了一场空。此外,这些人物就不怎么招人喜欢,文章作者也没有多大兴趣,所以在长达112分钟的放映时间里,大部分时候她都想喊:“你们赶快分手好不?”
《后裔》(2011年)
这部2011年上映的影片的糟糕之处就是它糟糕透顶。聊以慰藉的一点是,大叔大妈观众也知道了谢琳·伍德利,她在水下边哭边游的场景是整部影片中唯一值得观看的片段。影片剩下的部分是个大杂烩:夏威夷式衬衫、博·布里奇斯的桥段、偶尔穿插乔治·克鲁尼跑来跑去的镜头,还有温柔版的乔治·克鲁尼。这部影片原本应真实表现一位父亲失去亲人之痛,和在与女儿建立父女感情时经历的挣扎,到头来却让人昏昏欲睡,即便你确实很想流泪。
《亡命驾驶》(2011年)
用“亡命驾驶”作片名十分恰当,因为你看了这部片子后就想冲到大街上。这部影片据称是有关一个洛杉矶逃亡雇佣司机的故事,但这部影片实际上成了瑞安·戈斯林和其他每个角色之间上演的一场夺人眼球的大战。偶尔还会穿插残杀的镜头,让观众大喊:“天啊!发生什么了?”
《阿凡达》(2009年)
这部电影只是一群蓝乎乎的人跑来跑去,配有造价超高的特效背景。严格地说,如果不查看维基百科的话,人们能记住的就是这些了。当然,《阿凡达》是用作制作万圣节服装和让青少年飘飘欲仙的好由头,但这部影片值得大赚20多亿美元、获得9项奥斯卡奖提名吗?答案是否定的。它值得再拍3部续集、出版4部以该影片改写的小说吗?答案更是否定的。(编译/王宾)
更多境外媒体报道,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